最新消息
新職業解鎖就業新機遇,羅振宇跨年演講解析職場人如何切換賽道 | 2023-01-16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k.sina.com.cn/article_2318265821_8a2deddd02001atni.html" 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新職業不斷涌現。2022年11月正式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收錄的職業數達到1639個,與2015年版相比凈增了158個新職業,其中包括直播銷售員、在線學習服務師、婚禮策劃師等等。 蓬勃興起的新職業,拓寬了人們的就業方向和發展空間,而這背后是新經濟催生新動能,我國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為新職業的加速興起提供底層土壤。 新職業拓寬就業版圖 90后女孩袁媛是一位科班出身的建筑師,原先任職于某知名房地產企業。近年來,她敏銳地感覺到行業出口越來越窄、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趨勢,便毅然改行進入婚慶行業,干上了自己一直憧憬的新職業:婚禮策劃。憑借在多年建筑設計中積累的設計思維和美學功底,袁媛把自己經手的婚禮策劃成了一場美學之旅:在雪山上搭出婚禮圣壇,在廠房造出北非風情、用繡線搭建“雕刻光線”……袁媛為一對對新人人生最重要的儀式留下最美妙的回憶,自己也在這個新的行當里闖出一番新天地。(袁媛策劃的婚禮現場) 袁媛的故事登上了2023“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羅振宇還向全國觀眾分享了自己從這個女孩身上收獲的啟發:人生的任何一段經歷都不會浪費。如果你正在經歷主動或者被動的改行,不必被身份標簽限制,只要帶上人生經歷和技能,換個戰場也能“重新開張”。 曾在某電視臺擔任主持人的王芳,也搭上了新職業的順風車。她從2020年開始在短視頻平臺直播賣書,第一年8個月的銷售額就達到了2億多元。2021年7月,王芳一個月帶貨超過1億元,比一些中小出版社一整年的營收還高。王芳說,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她絕對想象不到自己在46歲的時候會成為直播銷售員,一年要干200多場圖書帶貨直播。在新的賽道上,她發現了人生更豐富的可能性。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長安表示,新職業客觀反映了經濟社會的最新發展,以及人們在追求高質量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新需求,很多新職業有比較大的吸引力,正在成為年輕人就業的新方向。 新經濟為新職業提供沃土 新職業蓬勃發展的背后,中國經濟內生動力充足,新的市場需求不斷激發,新經濟規模持續擴大,為大量新職業的孕育發展提供了沃土。 數據顯示,從2017年到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7萬億元增長到超45萬億元,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達39.8%,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另據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十年來我國市場主體凈增超1億戶,截至2022年8月底,我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達1.63億戶,企業5100多萬戶,接近美國和歐盟企業數量之和。其中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經濟”企業達2300多萬戶,占全部企業的46.4%。新經濟企業正在成為撐起就業市場的頂梁柱。 新經濟生機勃發的同時,傳統經濟也在創新中加速發展并孕育更多就業機會。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分享了一組數據:僅僅正新雞排、蜜雪冰城、華萊士、絕味鴨脖、瑞幸咖啡五家連鎖品牌,在全中國的門店加起來總數就接近10萬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最近兩三年發展起來的。這種宛如毛細血管般的連鎖加盟品牌已成“國民級商業應用”,在激發經濟活力的同時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創業機會,成為2022年中國商業發展的一抹亮色。(羅振宇解讀“國民級商業應用”) 我國經濟和就業回暖趨勢明顯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內外數十家研究機構都對2023年中國經濟形勢予以積極判斷。中金公司近日發布的研報指出,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正從高度依賴房地產和基建的二元模式向房地產、基建、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等多元模式切換,2023年中國經濟有望進一步回暖,其中新經濟發展或更為亮眼。高盛研究部則指出,在經歷了極具挑戰的2022年之后,預計2023年中國GDP增速將明顯提升,可能迎來強勁的消費反彈。 展望2023,就業市場同樣呈現穩中向好的趨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指出,2022年受宏觀經濟環境和疫情因素影響,就業市場承壓,但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加快落地,就業形勢總體改善,下階段預計在經濟逐步恢復、服務業改善、穩就業政策持續發力等多重有利條件作用下,就業形勢將逐步改善,保持總體穩定。智聯招聘董事長、CEO郭盛表示,近期餐飲、娛樂、酒店、旅游等生活服務業短期恢復較快,新經濟、高科技企業也呈現快速復蘇趨勢,預計2023年春節以后招聘市場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復蘇。 面對種種機會和挑戰,普通人應該怎么辦?經濟學家何帆建議,要像麻雀學習,接受變化、擁抱變化,在變化的環境中去尋找可以為我所用的新資源、新機會。羅振宇則表示,面對復雜的環境普通人很難看清未來,與其過度執著于尋求宏大問題的答案,不如把思考的指針轉向自己,關注自己的內核,“與其焦慮時光,不如做好手頭的事,未來自有答案”。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曾湘泉指出,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壓力讓就業市場產生波動,面對就業壓力,高校畢業生要拓寬思路,關注新就業。中年人需要解決知識結構、技術等方面存在退化或滯后的問題,調整心態應對外部市場的不確定性,加強學習,提升個人能力。 關鍵字標籤:婚禮錄影作品 |
|
![]() |